10月31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在平頂山市寶豐縣肖旗鄉西丁嶺村的一片農田里看到,工人們正在操作拋糞車進行固體糞肥還田作業。這是該縣將養殖糞污變廢為寶,實現“過腹還田”、助力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這是固體糞肥的還田作業方式,液體糞肥我們會采用沼液流量計進行施肥,這樣能保證精準施肥不浪費。”該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常俊陽說。
據了解,寶豐縣今年被確定為首批全國綠色種養循環試點縣,該試點項目是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打通種養循環堵點,促進糞肥還田利用,推動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
寶豐縣糧食播種面積76.4萬畝,164家規模化養殖場建成了與生產能力相配套的糞污處理設施,已建成的沼氣工程5處,總容積5500立方,年產沼渣可達300噸。
該縣今年的8萬畝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將依托養殖企業產生的116萬噸糞污資源,為分布在全縣11個鄉鎮的寶豐縣德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寶豐縣陽光種植專業合作社等14家實施主體提供糞肥支持。并通過開展糞肥還田全過程服務、托管式服務、專業化服務,將養殖產生的糞肥用于糧菜、林果的種植,生產出優良的糧食和青貯再供給畜禽食用,形成種養結合、農牧互補、循環發展的新型農業生態生產新模式。截至目前,已為3萬畝農田施用固體糞肥1090噸、液體糞肥24700立方。
據估算,項目實施后,每年可以替代400噸化肥肥料,按每噸化肥平均價格為2600元計算,可節約資源、能源價值達104萬元。同時,施用腐熟糞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強作物抗病、抗旱能力,降低重金屬污染,提高農作物品質。
“寶豐縣計劃通過5年試點,探索一條種植、養殖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綜合性方案,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經驗,促進縣域高效種養業轉型發展,達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高。”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文勝偉說。
(編輯 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