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接近霜降的信陽市商城縣里羅城鄉村振興示范區稻谷飄香,烏桕樹五彩斑斕,美不勝收,前來打卡拍照的游人絡繹不絕。
近年來,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商城縣以美麗鄉村里羅城為核心,打造里羅城鄉村振興示范區,該示范區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積極培育鄉村民宿、創意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新業態,走出了農旅融合發展促振興的路子。
看到了家鄉的巨大變化和良好的發展機遇,2020年,遠嫁該縣雙椿鋪鎮的張宜錦就和丈夫陳儉軍拿定注意,把稻米產業擴展到里羅城村振興示范區,沿旅游路種植晚粳稻、黑糯米稻、紅高粱,扮靚了鄉村,使其成為游客沿路打卡的景觀帶。
據悉,陳儉軍2012年就被原國家農業部表彰為“全國種糧大戶”,成立有商城縣魚米香專業合作社,最多時種植水稻3000多畝,后來以種植晚粳稻、黑糯米稻為主,他還延長產業鏈,用傳統手工方式釀制“冬谷酒”牌黑糯米酒,市場銷路很可觀。
“整個里羅城鄉村振興示范區旅游路沿線烏桕樹較多,秋天景色非常美,再種上晚稻相互映襯,就更美了,剛好我有晚稻種植的技術和經驗,縣農業農村局就推薦我來這里了。”陳儉軍說。
“目前,我們沿旅游路種植有晚粳稻、黑糯米稻800余畝,紅高粱100余畝,前幾天剛又種了200余畝觀賞油菜,明年油菜花開時,又是一道風景。”張宜錦補充道。
當日,陳儉軍、張宜錦種植的晚稻、紅高粱已開始收割了,兩臺收割機在田間轟鳴,幾名農戶正在忙碌。
“附近的農戶將田地以近500元/畝的價格流轉給合作社,還可以在合作社務工,120元/天,務工農戶最多時一天50多人。”正在田里幫助用三輪車運稻谷的已脫貧戶張永銀說。
“我們用晚稻釀酒,比直接收稻賣附加值高一些,有錢大家掙,今后還會多流轉閑置田地,擴大規模,帶動更多農戶增收。”陳儉軍信心滿滿。
該縣伏山鄉黨委書記李獻林說,晚稻、紅高粱以及觀賞油菜的種植,不僅提高了里羅城鄉村振興示范區的顏值,提高了沿線農戶的收入,還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一舉多得,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新活力。
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