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陽大地,郁郁蔥蔥,充滿著生機和活力。走進鎮平縣棗園鎮蔣劉洼村南陽艾銘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艾草種植基地。抬眼望去,只見壟壟艾草在陽光照耀下長勢喜人,隨著徐徐微風,悠悠艾香撲鼻而來。
“我們采用了目前行業內最先進的低溫制絨和揉搓工藝,產品質量高、藥效好,所用專利也是公司自己發明的,是我們產品在市場上核心競爭力的保障。”在制艾車間,負責人習羽介紹企業的發展情況。
車間內,10臺篩絨機正在對艾葉揉搓制絨。通過全產業鏈的發展,目前企業已經實現了從葉桿分離、揉絲搓絨、粉碎加工、成品包裝等一系列的全環節生產利用。
“比如粉碎后的艾粉,是高級飼料添加劑,純天然無污染,可以提高牲畜的抗病能力。再比如艾根,是重要的中藥和食材,是粵菜‘艾根煲老母雞’的必備材料,每年大量的食材商前來采購。”提到艾的應用,習羽滔滔不絕。
經過科研攻關、產品研發,目前宛艾制品已經形成了系列化產品體系。以醫院、美容院、養生館等應用為主的專業級產品,以艾灸寶、艾枕、艾熏、艾洗浴品等大眾化的家庭級產品,以艾茶、艾酒、艾根等消費類的食品級產品,以艾頭、艾條制作的養生觀賞型的工藝品級產品,以及畜牧養殖應用的飼料級產品。可以說,“艾草全身都是寶”,通過做細做精產品,公司實現了3000萬元的年銷售額。
說到自己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習羽更是倍感自豪:“保守估算,一年艾草收割三茬,每畝可收割1.5噸,按照當前的1噸2500元的價格收購,農戶1畝地可實現3700元左右的收益。同時艾草種植管理較簡單,農戶可以抽出時間從事別的產業,進一步提高了收入水平”。自2018年受鎮平政策吸引投資創業以來,在鎮村兩級的幫助支持下,該公司自種艾草2000畝,實現了30人的就業,并通過技術帶動和產業幫扶,在鎮平和周邊縣區合作種植近8000畝,帶動本地70余農戶增收致富。
南陽如今已經成為全球艾制品的代工基地,實現了艾制品的全產業鏈建設和研發,并形成了統一的行業產品標準,強力實施“宛艾”崛起戰略。鎮平縣緊緊依托宛艾品牌的發展大勢,通過“人才引進、本土創業”,實現艾草種植面積1萬多畝,建設倉庫20多個、車間10多處,形成70余類300余個品種的完整產品鏈,帶領3000多名群眾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全新的發展活力。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