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表演動作要輕松自然、干凈利索。大家看我手中的繩子……”6月3日下午,在河南省寶豐縣趙莊鎮中心小學課后服務課堂,非遺項目寶豐魔術代表性傳承人王獻坡正在為孩子們講解手彩魔術《魔幻繩技》,這是寶豐教育破解師資瓶頸,全面升級課后服務的一個縮影。
“教師能教的,學生興趣不一定高,學生想學的,教師教不一定會。針對前一階段師資力量匱乏,課后服務模式單一、質量不高的問題。我們在政府主導下,挖掘教師潛力,吸納校外專業人員和家長志愿者融入師資隊伍,對課后服務進行提檔升級,開創了課后服務高質量全覆蓋的嶄新局面。”寶豐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曉樸說。
政府主導,校外專業人士成課后服務生力軍
寶豐縣積極挖掘紅色文化、汝瓷文化、魔術文化、曲藝文化等獨特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遴選符合條件的326名非遺傳承人、能工巧匠、作家和民間藝人等走進校園,開展課后服務課堂,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每學期投入專項資金300萬元,設立服務教育愛心獎,對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校外專業人士和家長志愿者給予適當補助或獎勵。
學校挖潛,在職教師是課后服務主力軍
寶豐縣將課后服務作為學校年終考核、校長任職考評和教師評先表優的重要指標,實行課后服務“示范學校”和“先進工作者”動態管理制度,對課后服務特色突出、成效顯著的單位和教師進行獎勵。實施過程中,要求每名教師都參與課后服務,每個學生每學期參加1—2個社團,建立一份課后服務成長檔案;定期交流觀摩,一學期展示評比一次,一學年表彰獎勵一次,用精細化管理激發教師比學趕超。
用機制激活教師的潛能,用差異化服務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是確保教育部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1—2項藝術特長”的要求落到實處的關鍵。
家校共育,家長志愿者成課后服務支援隊
為拓寬師資渠道,寶豐縣各學校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通過“自薦、初審、復審”等環節,廣泛招募課后服務家長志愿者。消防員、蛋糕師、戲曲演員、火車司機等一大批熱心家長化身“教育達人”,分享職業體驗,展示行業魅力,展現個人才藝,得到了孩子們的熱情歡迎和廣泛好評。家長志愿者彌補了學校專業師資不足的短板,大家再也不用擔心課后服務項目少、沒人教了。
截至目前,該縣171所中小學7.6萬余名學生參與課后服務,服務項目品類繁多,有快板、魔術、陶瓷、剪紙、播音、書法、編程和搏擊操等200多項。尤其是該縣西城門小學的管弦樂團,馬街小學的曲藝培養,商酒務小學的石頭畫,迎賓路小學的國畫,東城門小學的跳繩和安塞腰鼓等,成了寶豐教育的一張張靚麗名片。
(編輯 呂瑞天 實習生 王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