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郭旭陽 通訊員 張瑩
與疫情交手的三年,讓鄭州市鄭東新區暢和街小學的老師們都練就了一把線上教學的技能。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幾本書,他們就可以帶學生不一樣的學習感受。疫情阻擋了大家相聚校園的腳步,卻阻斷不了這所小學里師生們教與學的愛和熱情。
暢和街小學英語教師張紅慧就是其中一員。從線下到線上,變的只是她和學生相處的地點和方式,而和學生之間的愛沒有任何改變。
愛學生,就給他們最好的
即使是線上教學,張紅慧仍然會精心準備每一節課。
從備課開始,她在每一個環節上下足功夫,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教材進行整合,根據每個班的學情設置相應的活動和內容。
在上課前,從課件上的每一張圖片、每一個單詞,到課上會說的每一句話、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張紅慧都會斟酌考慮再三,一遍又一遍地測試網絡、話筒、音量、視頻播放……就是為了呈現給學生最好的課堂。
張紅慧認為,英語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想要讓學生學會,只有課堂上的3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她在課下也下足了功夫。
張紅慧會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語音作業,并給出指導建議和評價;每周二、四對學生進行20分鐘的英語早讀指導,讓學生在家里也能像在學校一樣,通過大聲朗讀鞏固已學知識。
每周三下午是暢和街小學英語學科的課后輔導時間,她又把所教三個班中基礎相對較薄弱但又有學習潛力的同學聚集起來,進行課后輔導。
為了延續線下的英語社團課程,張紅慧還自發地帶社團的學生在線上進行繪本學習。
愛學生,則為之計深遠
在上課時,張紅慧從不會只關注于單一課時的內容,而是把后面單元里的難點貫穿在每一節課里。
比如,張紅慧每天的教學會從談論天氣、星期和日期開始,經過長期積累,很多學生在四年級就了解掌握了日期的表達,并能用簡單的句子來描述天氣,而這些都是后期到高年級學習的難點。
“語音練習對學生記憶單詞和英語學習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張紅慧將字母、語音的學習融入到每一節課里,讓學生反復練,從而達到見音能拼、見詞會讀的程度。
張紅慧的學生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張老師每節課直播前都會播放簡單易學又好聽的英文歌,讓我們調整上課狀態的同時,感受英文歌曲的魅力。”
在作業的布置上,張紅慧不拘泥于形式,她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設計了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實踐性作業,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思考,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表達。
張紅慧還有個“絕招”,就在平時的命題設計上,會把學生的優秀作業作為命題素材,這樣更加貼近他們的實際生活,而且生動有趣,學生的完成積極性也很高。
愛學生,從心底出發
張紅慧對“親其師,信其道”這句話感觸很深。
她說:“一堂課不僅要備得好,而且還要想辦法讓學生認真聽,否則,你課備得再好,學生聽不進去也是沒用。”
所以,除了講英語學科知識,張紅慧會和她的學生們聊聊學科以外的事情。
在課堂上,張紅慧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思念,她鼓勵學生積極與自己連麥。她這樣告訴自學生:“真的很想念你們,很希望能看到每一個孩子,我想念跟你們在一起的快樂!”
同時教三個班的英語,張紅慧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激起各班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她將每個班完成作業的人數、上課連麥情況、跟老師互動的積極性等,在上課時向學生們分享,通過采取個人積分制,每周定期舉行總結抽獎。
終于,在各種手段的激勵下,張紅慧的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追著老師要學習。
張紅慧說:“我雖然熟悉了線上教學,但學生是不斷成長的,我要多請教、勤觀察,多學習、勤思考,多實踐、勤反思。云端幼苗待成長,唯愛澆灌盼花開。我會繼續堅守教育初心,用愛呵護孩子們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