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城接診已出發!”
8月3日晚23:21,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外科七病區主任王龍接到一通求助電話后,河南省胸科醫院醫療轉運隊即刻出發。
需要接診的是一位71歲高齡的動脈瘤患者,已經連續胸痛了13天,在當地一直按照腸胃炎、膽囊炎、腎結石等治療不見好轉,3日晚腹部疼痛加重,轉入縣醫院行彩超提示主動脈有分層,立刻聯系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外科七病區主任王龍。
然而,疫情之下的長途轉運,對醫患雙方來說都是一場考驗,更何況心臟重癥患者的病情總是瞬息萬變,每一次接診都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和挑戰。盡管如此,河南省胸科醫院秉承醫院公益性,絕不放棄任何一個急需救治的生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始終將廣大群眾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

“雖然現在僅僅是彩超提示的主動脈夾層,具體病變到哪種程度還不清楚,但主動脈夾層是危急重癥疾病,又隨時有破裂風險,患者既然有求于我們,就是對我們的信任,即使有困難,也要排除困難為他們爭取手術機會!”王龍說。
轉運途中,醫護人員控制血壓,穩定心率,給予嚴密檢測,一路疾馳,于4日凌晨1:30將患者安全轉運至心血管外科七病區。

△術前造影可見明顯增寬的腹主動脈瘤
入院后進一步行CTA檢查發現,老人的腹主動脈下段直徑增粗達60毫米,形成了典型的腹主動脈瘤,并且在瘤體局部有夾層改變。而正常情況下,腹主動脈直徑約為20—26毫米左右,但老人因常年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嚴重,主動脈血管壁在動脈血流的高速沖擊和壓迫下,使之不斷擴張最終形成動脈瘤。若不采取正確有效的治療方式,腹主動脈瘤將會持續增大直至破裂,危及生命!
導致老人近期腹痛的原因是動脈瘤局部發生微小破裂,也是致命性大破裂發生的先兆。
明確診斷后,考慮到老人年紀大,身體耐受度差,經過近4天的藥物治療調整,王龍于8日上午九點為老人成功實施“腹主動脈瘤覆膜支架植入術”。

這臺手術的難點在于選擇精準的錨定區。
人體內腹主動脈由上至下發出的分支有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雙側腎動脈等,這些分支血管負責向肝、脾、胃、腸、腎等重要臟器輸送血液。而老人的腹主動脈瘤距離腎動脈分支血管僅有不到兩厘米的距離,在這之中,錨定區的選擇要分毫不差。若往前多進一步,置入后的覆膜支架會擋住分支血管的血液輸送,若往后多退一步,又無法起到徹底隔絕封堵動脈瘤的目的。
“這就好比架橋一般,你要先確定好橋墩的位置,才能保證架起的橋準確無誤。”選定好錨定區后,王龍將覆膜支架快速輸送至定位點并精準釋放。

△術后造影顯示覆膜支架置入成功
盡管手術很成功,可整個操作過程卻面臨不小的阻礙。老人從小患有小兒麻痹,右腿萎縮嚴重,右側股動脈廢用性狹窄,再加上老人動脈粥樣硬化嚴重,其中髂動脈最狹窄處僅3毫米,這樣的支架入路,對手術來說無異于難上加難。克服各種困難,支架釋放成功后,王龍利用球囊擴張將左右兩側因動脈硬化擴張不良的分支支架進行塑形,效果滿意,血流瞬間通暢。
特別提醒:
王龍說,動脈瘤可發生于全身動脈,其中最常見的是胸部和腹部主動脈瘤。尤其是腹主動脈瘤,它多發于老年人,早期無疼痛等癥狀,但如果稍用力按壓,可在下腹部觸到搏動性包塊,這可作為一個簡單的自查辦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腹主動脈瘤瀕臨破裂前的典型癥狀就是腹部疼痛,最容易和腸胃炎、膽結石、腎結石、胰腺炎等疾病混淆,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一定要及早就醫明確診斷,以免延誤治療!
王龍再次提醒,導致腹主動脈瘤形成的原因有多種,但對于老年人來說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年性主動脈粥樣硬化。要想預防動脈瘤的形成,首先要將血壓控制在合適水平,由于老年人的收縮壓常見性增高,一般建議將收縮壓控制在130——150mmHg之間較為合適;其次要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作息規律,定期進行腹部彩超、主動脈CTA等檢查。他建議中老年人3-5年進行一次較為徹底的心血管體檢,平時可按上述方法自查腹部。
來源:河南省胸科醫院
責編:吳兵
審核: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