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武陟縣嘉應觀鄉(xiāng)西北部,4公里的路程,有一個中水寨村。
村莊不小,全村一共有7個村民小組,兩千多村民。但全村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9畝。只靠土地和農業(yè),顯然無法走上富裕路。5年前,這里還有貧困戶68戶;3年前,這里貧困戶還有48戶。村內資源匱乏,集體經濟薄弱,“軟弱散亂窮”等問題突出。
近年來,持續(xù)推動的脫貧攻堅戰(zhàn),幫助中水寨村“抓黨建促脫貧”,做好文化扶貧和產業(yè)扶貧,至2018年底,這個村脫貧摘帽。目前,全村在各方力量的幫扶中,正在推動駐村幫扶持續(xù)高質量開展,制訂脫貧不返貧長效機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推動鄉(xiāng)村振興。
就連莘莘學子,也加入進來,深入基層,奉獻愛心,腳下沾滿泥土,傾注大愛真情,用青春譜寫扶貧華彩樂章,為鄉(xiāng)村脫貧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
10月24日至25日,河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劉林曦、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本科生趙文賜、鄭州大學軟件學院物聯網工程本科新生張恒悅,就來到武陟縣中水寨村開展扶貧助學活動,開展新冠肺炎防疫宣傳活動,中水寨村駐村第一書記、大學生防疫防控臨時黨支部書記馬應福介紹了中水寨村開展“志智雙扶,文化興村、教育興村、人才興村”的成效及影響情況。
圖說:河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劉林曦向村老書記吳文勝交付2800支口罩
身為大學生,劉林曦等同學,更能體會扶貧與扶志、扶智和扶心相結合的重要性。
劉林曦了解到,村里有一些貧困學生,家庭情況比較特殊,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苦難。
學生白鴿,失去了父親,有一個一歲多的妹妹。她們年邁且患有多種慢性病的爺爺、奶奶擔負起照顧她們的重任。
學生吳玉梅,因家庭原因精神壓抑,學習積極性不高。
在得知她們的家庭情況后,劉林曦就主動運用所學,對她們進行了心理輔導,使她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以自己為例,講述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
在為她們補習功課的同時,劉林曦不忘關心她們的日常生活狀況,還為白鴿、任柯、吳玉梅等貧困學生送去了圖書和口罩,并拿出自己的獎學金,給他們每人資助了100元錢,共計500元,讓她們購買學習用品。
25日上午,張恒悅用自己積攢下的零花錢,為中水寨小學生購買了三包學習用品,走家入戶,為貧困學生白鴿等四名同學輔導功課,并支持現金500元用于同學們個人購買學習用品,受到了貧困家長和同學的歡迎好評。
圖說:劉林曦、趙文賜為貧困學生白鴿輔導功課
“農村貧困學生思想上需要我們去引導,生活上需要關心,我們不僅要在學習上幫助他們,更要激勵他們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劉林曦說。
圖說:鄭州大學軟件學院物聯網工程本科新生張恒悅為學生輔導功課
劉林曦還用個人的獎學金購買了2800只口罩,送給中水寨小學和村委,為預防冬季疫情反彈做好準備,拉開了中水寨村冬季防疫防控宣傳的序幕,為中水寨村的防疫工作提供物資支持。
中水寨村駐村第一書記馬應福說:“劉林曦等同學用節(jié)省下來的獎學金到貧困村開展防疫宣傳、扶貧助學和獻愛心活動,體現了新時代大學生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勇于用稚嫩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年學子青春激昂的風采、為民服務的情懷和中華民族的希望,是中水寨村河南籍大學生群體‘出彩河南人’最美大學生的代表。”
圖說:劉林曦與村無花果基地負責人鄭會敏一起進行直播帶貨
在中水寨村無花果基地,劉林曦等同學了解了無花果基地的種植和盈利狀況后,還與無花果基地宣傳銷售經理鄭會敏一起,利用抖音平臺直播帶貨,線上推廣銷售無花果基地的蜂蜜和無花果果干。
(來源:中新河南網 文博 /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