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銀保監會、人民銀行、河南省政府及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政策要求。為有效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實,用足、用活政策,用出成效,河南銀保監局對這些政策以及國務院、各部委會議、領導講話、新聞發布會中有關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76條政策措施進行了梳理歸納,涉及金融支持疫情防控領域企業、疫情影響較大領域企業、疫情影響較大人員、復工復產企業、小微企業、三農扶貧領域、專項再貸款、金融服務保障等8個方面共40項,形成了《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政策40問40答》(以下簡稱《40問40答》),印發給各銀保監分局和各銀行保險業機構參考,方便一線金融工作人員查閱、掌握政策和業務操作。
全力滿足疫情防控領域信貸需求
用足用好中央政策,專設機制、充分授權、主動對接。對于名單內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通過主動增加授信額度,積極發放信用貸款、專項再貸款,全力滿足企業防疫相關的合理信貸需求,特別是解決企業擴大產能的臨時性資金需求。靈活采取電話視頻會商,線上對接、線上審批等方式提高資金投放效率。實施利率優惠、財政貼息、減免費用、不加收罰息、降低擔保費用等綜合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盡力幫扶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
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并按調整后的還款安排報送征信。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支持各機構對疫情相關業務在內部定價方面進行傾斜支持,適當降低利潤考核比重和預期增幅,提高不良容忍度、社會責任承擔等非盈利指標在績效考核中的比重。
方便快捷提供個人金融服務
對于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四類人群,符合條件的紙質存單或存折、未約定自動轉存的個人定期存款可自動延期并按原利率執行。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個人創業擔保貸款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因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經接入機構認定,相關逾期貸款可以不作逾期記錄報送,已經報送的予以調整。鼓勵保險機構結合自身情況,為身處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提供意外、健康、養老、醫療等優惠保險服務。
全面服務復工復產企業
加大配套信貸支持,及時掌握企業信息,合理加大流動資金貸款力度;優化信貸流程,合理延長貸款期限,進一步提高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比重;有效減費降息,將融資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拓展服務領域,在支付結算、融資規劃、產銷支持等更多領域提供特色產品等增值服務。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精準支持對宏觀經濟和區域發展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項目工程。加大制造業貸款投放力度,加強供應鏈金融服務。鼓勵企業通過省金融服務共享平臺和信豫融平臺提交貸款申請,加快網上融資對接、線上審批、線上投放,降低融資成本。
積極幫扶遇困小微企業
按照“增量、降價、提質、擴面”的總要求,今年全省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量不低于去年,有貸款余額的戶數不低于上年水平,法人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力爭普惠型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下降0.5個百分點。努力提高小微企業“首貸率”和信用貸款占比。加大企業財產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業務拓展力度,為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多保障。
加大春耕春種金融支持
針對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特點,積極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有效滿足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需求。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全力保障農副產品生產和春耕備耕農資供應信貸資金需求。鼓勵地方銀行機構建立農產品應急生產資金需求快速響應機制,支持疫情期間農產品保供穩價。支持保險機構穩步拓展農業保險品種,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穩定農業種養殖戶和農民生產經營預期。
有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制定應急預案,對突發事件快速響應、高效處理。從工作機制、人員配備、辦公場所、系統運維、技術支持等方面提升服務保障能力,確保業務正常運轉。建立、啟動信貸快速審批放款通道,簡化業務流程,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強化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小程序、APP等電子渠道服務管理和保障,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探索運用視頻連線、遠程認證等科技手段對客戶已熟悉使用的各類自助機具等線下服務方式,銀行機構要合理保留,已經撤銷的,要有效恢復或提供替代服務方式。(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