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要著力解決一平方公里以內的事情——這是關于二七商圈的過去與未來的課題。
河南商報記者獲悉,一份系統的改造方案近期即將出臺。提升改造二七商圈,謀劃者們需要厘清很多問題。比如鄭州需要什么樣的核心商圈?二七商圈一平方公里的范圍與周邊區域的關系是什么?交通與業態、人流之間、人流與車流的關系是什么?公共空間與商業之間是什么邏輯關系?
二七商圈具體指哪里?
“緊迫感”,在一次內部調研會上,這個詞被多次提及。鄭州不能等了,作為鄭州人的精神家園、城市名片、消費樞紐,二七商圈已經蟄伏太久。
在討論升級改造之前,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二七商圈的地理位置。
關于二七商圈范圍的界定,鄭州市商務局原常務副局長、鄭州市文物局原局長閻鐵成認為,只要中間沒有被大片居民區或公園綠地隔斷,都可以劃入二七商圈的范圍。大范圍的商圈可以界定為:東到南北順城街,西到華潤萬象城,北到金水河,南邊甚至可以到達隴海路。
“二七商圈核心區域的規劃范圍是北到太康路,南到菜市街,西到福壽街、銘功路,東到順城街,包括火車站東廣場。”二七特色商業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說。
事實上,探討二七商圈的地理范圍,更多的意義在于規劃與管理。在本次升級改造中,二七商圈的范圍也被列入研究課題。除了一平方公里的基礎范圍,火車站和東廣場也被納入進來。
二七商圈對鄭州來說太重要了。近代以來,二七商圈作為核心商業的心臟地帶,在規劃和交通等方面牽動著北部的農業、西郊的棉紡織業、南部的城區等。
尤其是1908年之后至1922年鄭州開放為商埠的近20年時間里,志書里記載的城市建設活動幾乎都發生在火車站附近的新市區。
據二七區1994年出版的《鄭州市二七區志》記載,在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二七區以商業為中心的雛形已經形成。而早在1916時,得益于前期的鐵路因素,轄區由附近各縣貨物集散地,已經發展為鬧市,大同路、德化街、福壽街等商業街繁華已超過舊城。
1950年,鄭州對二七區的道路進行合并擴建。解放路修好后,與德化街、西大街、長春路四街交匯處很自然的形成一個橢圓形廣場,命名為“二七廣場”,將原“長春路”更名為“二七路”。
上世紀50年代,鄭州市再次開啟城市規劃,這次規劃將整個城市的道路以“二七廣場”為中心,向四周發散。規劃更加強調城市向鐵路西方向發展,形成將鄭州市行政區、鐵路西區、火車站地區、二七塔、老城區、行政區串聯起來的更為宏大的價值軸線。
多商圈時代的地位
隨著鄭州面積的擴大,交通樞紐新增了西站、北站、東站等,涌現出紫荊山、花園路、CBD、碧沙崗等商圈。二七商圈一枝獨秀的狀態逐漸改變,客流量開始多點狀分散。
與此同時,二七商圈也陷入“中年危機”般的焦慮。商圈定位、目標客戶定位不清晰,交通組織混雜,區域內部與外部之間混雜,區域內部比較混雜,管理體制也存在問題等等一起襲來。
曾經因交通樞紐而興起的商貿集聚區,也因交通樞紐分流而漸漸弱化。“相對于傳統商業,交通樞紐對現代商業的引流作用明顯偏小。”河南省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進才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現代商業更重要的是人和業態的聚集。
另一位研究人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鄭州的多個商圈確實會分流二七商圈的客流,但是二七商圈的貨流、傳承下來的業態是無可替代的。二七商圈已經成為一個文化標志,未來可以轉向信息、時尚流行等更高層次的平臺。
閻鐵成分析認為,多商圈是城市發展的規律所在。一座城市的商業可以分為三個等級,對鄭州來說,二七商圈是第一等級的核心商圈,輻射整個鄭州;而其他商圈是滿足本區域內消費的區域商圈;第三等級的社區零售更不構成影響。所以說,二七商圈的核心地位不會發生改變。
對于二七商圈面臨的問題,早在7年前,鄭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市場外遷工作的實施意見》,就曾要求完成中心城區177家商品交易批發市場的外遷。
而在升級改造方面,二七商圈更是已經動作頻頻。包括百年德化街的改建、德化新街的建設、二七賓館的拆除等。華潤萬象城、丹尼斯大衛城等新業態的入駐,增添了許多現代時尚元素。
誰的二七商圈?
在即將到來的這次改造中,二七商圈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定位,“這個地方是一個精神家園,也是消費樞紐,更是以后全國城市復興的典范。要朝著國際化邁進,要成為一個國際時尚現代的商業街區,能夠彰顯鄭州的個性,重塑城市地標,展現中原風采。”
然而需要面對的問題很多。二七特色商業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說,二七商圈面臨著交通混亂、建筑風貌雜亂、業態雜等問題。
為了成為鄭州最時尚、最現代的商業區,二七商圈勢必要視野更廣,它需要對標兄弟城市中發展良好的商圈,如上海的外灘、武漢的漢正街、廣州的永慶坊、杭州的湖濱一條街以及延安路。
實際上,中國著名的商業街都歷經風雨。經歷社會主義工商業改造、公私合營等階段后,又在改革開放浪潮中飽受市場競爭的洗禮,陷入低谷。一個規律是,各地傳統的商業街大都通過升級改造后,才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從傳統的商業向綜合性的現代商業轉變。
實際上,中國著名的商業街也曾因飽受市場競爭陷入低谷,通過升級改造后,才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從傳統的商業向綜合性的現代商業轉變。
而二七商圈曾經也在全國有名氣,百年德化街更是曾被評為中國十大著名商業街。由于改造升級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這次改造稱為“復興工程”。
閻鐵成說,二七商圈零售業的風格、風向在全省是有導向作用的;批發業態對全國相當一部分區域具有影響力。
“二七商圈面臨的困境很多,直觀的感覺是很多具有河南特色的東西被拋棄了,缺少歷史記憶的情感。”張進才認為,過去二七商圈大片區沒有進行很好的規劃,留給商業發展的空間較小。建議未來升級改造需要考慮融入當地獨特的歷史記憶,同時考慮更豐富的新業態進入。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商圈,二七商圈復興工程要站位更高。”河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健一直在思考,二七商圈是誰的商圈。“它不光是鄭州人的二七商圈,更是河南的商貿風向標。它不光屬于河南,還屬于全國,屬于世界。”
我們這代人如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這個城市地標重現風采。
( 見習編輯 李英旋 編輯 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