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19歲成為繡娘,后來才轉型為服裝獨立設計師,記憶最深的是,除夕夜前花了14天為客戶趕制了一件龍袍。
安徽人叢劍扎根鄭州,最早憑婚紗定制打出了名堂,電商沖擊下,今年元旦改做中國風元素的IP。
從小在服裝教授父親熏陶下的吳玉嬋,畢業后從設計師助理做起,積淀七八年后開創了女裝品牌“仟彥”。
衛哲從媒體出走后,創立了怪誕星球,他沒有預料到有天會為特步、好想你、中國郵政做跨界聯名——原來創意也可以賣錢。
馬三毛兒時就有服裝夢,上學時把作業掛在朋友店內寄賣,意外走紅。他從沒想過與服裝設計分開過。他做定制、創品牌,并把收入的全部用來收集和體會時裝。
他們合力構成了奮力搏擊的鄭州服裝設計師群像。
時值當下,這個群體依然面臨著要堅守還是出走、要生存抑或夢想的現實抉擇。
設計師馬三毛:創意可以當商品賣
不出意外,設計師馬三毛的日常,基本上會在打樣車間、服裝工廠、面料市場以及位于鄭州瑞光創意工廠的masanmaomao實體店鋪出沒。
大學時,他把一個課堂作業掛在朋友家居店里做陳列,卻意外被客戶看中并購買,這是他第一次意識到原來創意可以當做商品出售。這也直接決定了他畢業后便獨立創業的選擇。
馬三毛的設計靈感來源他的所觀所感,他喜歡觀察人,喜歡收集碎片信息與情緒,電影、音樂、藝術都能激發他的表達欲望。在洗澡時或半睡半醒之間,他的思維最為活躍。
馬三毛說他就是為了穿好看的衣服而生,他既是服裝的設計制造者、品牌創始人,更是服裝的消費者與收藏者。
通常,他的設計路徑有兩條,以面料本身帶來的靈感,設計出適合的款式與版型,或者有一個想法,再尋找相關面料來實現。身為設計師,他最不缺的是頭腦風暴,“設計來得很快”,這很大原因來自于其對服裝特性、流行趨勢足夠了解以及平時大量的購買和穿著體驗。
設計師不是孤立的,他要和打版師、工廠溝通。設計師并非完全光鮮時尚,要跑生產、進車間,每天伴隨的是針頭線腦和狀況不斷。好在他覺得“全過程都是享受的”,“我就是為了衣服而活著的”。
從設計師到品牌創始人的集體轉型
馬三毛不僅僅是設計師,更重要的角色是原創品牌老板。
這不僅僅是孤例。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在看到行業的投資回報率低而選擇退出后,留下來的人依賴經驗和人脈,自己開創了某個服裝品牌來獨立運營。
他們撕開了原創設計師艱難存活的時代口子——不屈服于企業的意志,又不愿輕易向理想妥協,這些設計師選擇轉變為了原創品牌創始人。近年來,鄭州設計師群體們當老板、創原創品牌的集體轉型,已漸成規模。
吳玉嬋2002年進入上海一服裝企業,做了一年設計師助理、一年半設計師、兩三年設計總監后,回到鄭州創立工作室,主要給上海客戶做服裝類的定向研發。2015年,憑借著多年的設計師工作經驗,她創立了女裝原創品牌“仟彥”,自己做起了老板。
設計師孟希回鄭后,曾經在逸陽、婭麗達擔任過設計總監職務,后來開創“諾然”、“希尚華衣”兩大品牌,從設計師轉型為原創品牌創始人;1994年出生的設計師王勝杰,畢業后兩年后,做起了自己的原創設計師品牌“無言立己”。
“在企業的設計師日子不好過,因為多數鄭州服裝企業老板沒有頂層設計,出現了不少老板娘做設計的現象,老板娘常常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設計師成為老板娘的工具,存在感、話語權不強,所以也會出現大量的仿版、舊款和抄襲。”鄭州本土資深設計師叢劍向河南商報記者分析為何不少設計師轉型自己創品牌的原因。
但從設計師到品牌創始人的轉身,并非容易。
“產品設計師面對的是一個點,只需要做好產品即可,但是品牌掌舵者面對的是點線面的結合,是一個經營管理者角色,必須要經歷一個歷練過程,這個過程至少需要3-5年。”吳玉嬋花了八年多時間,才完成了從產品設計者到品牌創始人的轉變。
留守還是出走?
相比一線城市,鄭州本土服裝設計行業土壤貧瘠、力量羸弱,這是鄭州服裝設計師艱難求存的現實。
行業不振導致人才外流,又進而加劇行業的后天畸形,形成惡性循環。
最早追溯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就有“河南服裝設計人才孔雀東南飛”說法。1985年,宋瑞萍從河南省工程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畢業,她是第一屆學生,當時僅有9個畢業生,大部分同學遠赴廣東、浙江等地,她也去了廣東湛江。
一直到現在,鄭州本土設計師還面臨著留守還是出走的抉擇。
鄭州乃至河南服裝產能巨大,不相匹配的是設計研發和原創能力。1978年,河南省服裝產值僅20億元,產量2983萬件;到了2018年,河南服裝年產值達到3000億元,產量32億件,分別是1978年的150倍、107倍。
3000億元的年產值在全國排名中位列第6,名次靠前。但在鄭州市服裝協會會長陳勇斌看來,“和傳統服裝大省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福建相比,在品牌影響力上還有很大差距,創新設計研發能力更為薄弱,人才缺乏是首要因素。”
2008年是“全國女褲看鄭州”的黃金時代,當年年底鄭州年產化纖女褲1.6億條,約占全國同類產品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河南省服裝協會會長李剛卻能從中看到“品牌附加值低、原創設計能力弱”特征。他曾打了個比方,“鄭州女褲相當于本科生,離研究生、博士生的水平還有相當距離。”
鄭州服裝產能強,設計師力量弱
“鄭州服裝產能做上去了,催生了一大批以做尾貨和批發貿易為主的服裝商,但他們干的是服裝搬運工的生意。目前的鄭州產業不支持設計師的生存,缺乏大IP,即便好不容易辦一個設計行業大賽,獎也是被別人拿,長此以往設計師必然外流。”叢劍分析,“資金和關注度應該投放在設計師身上,設計師應該把重心放在技術上。”
在十多年前,叢劍的服裝私人定制生意很滋潤,那個時候他面對的是與本土設計師的正面競爭,游刃有余;隨著后來互聯網和電商的普及,他的競爭對手一下子拉升到全世界維度,因為鄭州本地缺乏好的產業背景以及較為落后的產業關系,叢劍這一撥設計師面對全國的PK,一下子變得被動起來。
這一段時間里,叢劍身邊的設計師同行沒停止過外流。有部分還堅守的,在叢劍看來也大多是因為私人關系不得已留下,比如父母身體或者家庭原因。
收入低是另外一面更為現實的考慮。一名不愿具名的設計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鄭州成熟設計師每月基本工資在五千元左右,另外靠賣版或銷售量計提成。但是鄭州賣版市場極不成熟,一些服裝大牌傾向于從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采購,寧肯拋棄更熟悉本土情況的鄭州設計師。而且,設計師從培養到成熟需要3-5年時間,熬過去這并不短的養成期需要毅力,很多人等不到天明。
一位從深圳回歸鄭州的資深設計師曾向河南商報記者講述,他從業18年,如今每個月底薪拿到8000元,每賣出一件自己設計的衣服,拿20%提成。依此算,在淡季他的月收入維持在一萬元,旺季達到兩三萬元。從業18年的資深設計師不過如此,行業新兵收入狀況可想而知。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