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吃石榴的好季節。十一假期,距離鄭州不遠的滎陽,成為鄭州人周邊游的首選之一,而吸引人們的,正是掛滿枝頭的河陰石榴。這些石榴也被當地人稱為“金果子”,它飽滿的果實、甘甜而無渣滓的口感,俘獲了一大批的鐵粉。滎陽數個村鎮的命運,也因為這些石榴和游客而改變。
石榴生意好,果農忙到沒時間吃午飯
駕車駛出鄭州市區,進入滎陽沿黃快速通道,一直到興榴大道,雖然還沒有看到石榴園,但一眼望去,別有一番景象,路兩邊密密麻麻全是石榴攤位,看不到盡頭。
正值午飯時間,賣石榴攤位上的人群依然絡繹不絕
攤主們把按照石榴的個頭,把它們分為不同的等級,價位在每斤6~10元不等。一位攤主大叔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們這些攤主,大多擁有自家的種植園,游客們可以在攤位上買,也可以去石榴園里采摘。
交談中賣石榴的大叔稱,自打河陰石榴熟了之后,周邊的人都會前來購買,自己路邊的攤位賣,老婆孩子在園子里摘好了送來,每天得送好幾趟才夠賣。
豐收的季節
正值午飯時間,三三兩兩的“移動式”三輪午飯車出動了,“國慶假期人多,都沒時間回去做飯吃飯,這樣簡單吃點就行,方便。”再看賣石榴的守攤大叔,生意好到沒時間吃午飯。
“金果子”帶來的美麗變化
“山崦誰家綠樹中,短墻半露石榴紅”,走進石榴園,看著碩果滿枝,收獲滿滿。一位在石榴園里剛剝開果實的女士說:“別看我摘的這果子不大,但是這(石榴)籽真大,還甜。”
河南商報記者從滎陽市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了解到,滎陽石榴始于漢代,距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以中原河陰者最佳,即滎陽市北部黃河邙嶺一帶。近年來,滎陽持續出臺優惠扶持政策。目前,在滎陽北部,已形成東起廣武鎮西至高山鎮橫跨5個鄉鎮、長達30公里的河陰石榴產業帶,滎陽成為中國石榴八大產區之一。
今年的9月23日,2019年滎陽市第十五屆河陰石榴文化節開幕,同時展開的還有特色農產品展銷會、“中國農民豐收節”書畫展等九項活動內容。在石榴文化節至在國慶期間,在石榴的果期期間內,河陰石榴產業核心區劉溝村呈現出車水馬龍的景象,無論是游客還是前來采摘的“摘友”,人頭攢動,這一地區好不熱鬧。
但是別看現在的石榴經濟這么發達,在2004年,劉溝村的人均收入還不到1000元。據河南商報記者了解,當時的劉溝村還是省級貧困村,但是依托石榴經濟,在2015年,滎陽石榴產業帶內的鄉村全部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走在了康莊大道上。到了去年,劉溝村人均已達4萬元,360余戶居民已擁有550輛私家車,劉溝村也成為鄭州市美麗鄉村示范村。
高村鄉興榴大道的一個石榴采摘園負責人尚女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園子里種的石榴都是富硒石榴,自打石榴成熟后一直是供不應求的狀態,每天至少要裝100箱石榴供向市場,很多游客也是沖著石榴來園子里觀光用餐。
對于河陰石榴,當地有句順口溜:一棵致富樹,全民榴鄉夢,農業品牌路,留余后代福。
編輯:施尚景 實習編輯 劉夢鴿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