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霸王別姬》里一幕讓人印象深刻:主人公小豆子因天生多指,被母親用菜刀剁掉了多出的手指頭。也在年幼的小豆子心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
在我國,先天性手指畸形發病率為新生兒的0.85%,其中以多指畸形最為常見,俗稱為“六指”。
一些父母生下了手指畸形的孩子之后,甚至不敢回家,在外租房子給孩子治病,直到治好了才敢把孩子抱回去。
“孩子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但醫生可以為孩子帶來新生”
38歲的張松健醫生是鄭州仁濟醫院外四科臂叢神經診療中心、四肢矯形及功能重建中心的“雙料”主任,從醫十多年以來,他已經完成了近5000臺手術。其中,先天畸形的小兒手術占近一半。
先天性手指畸形的病因非常復雜,所以治療要求也很高。之所以選擇先天畸形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張松健也有自己的考慮,“孩子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但是醫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他們帶來新生。”
2015年7月份,張松健接到了一對特殊的患者——來自河南漯河的一對年僅兩歲的雙胞胎姐妹,因為身患Apert綜合征導致雙手雙腳都不見手指和腳趾,四肢如肉球一般。
在找到張松健之前,孩子的父母已經在全國四處求醫,因為此病較為罕見而且無資料可查,小姐妹被很多醫院婉拒。
面對孩子父母的求助,張松健決定接收這一對小姐妹,并聯合醫院多學科進行會診,為小姐妹制定治療計劃。考慮到孩子的
這一決定也讓小姐妹的命運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經過幾年的治療,姐妹倆的手指全部實現了分離,已經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握筆寫字、畫畫了,而且可以實現基本的生活自理。
“這種病癥,高齡雙親的子女,尤其是隨著胎次的增加,罹患的可能性就越大。”張松健說。因此,孕產婦應該注意產前檢查,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多年學習和豐富臨床經驗,成就了他的“藝高人膽大”
在張松健救治過的患者當中,大部分的患兒都是先天畸形造成的多指并指,還有一部分是創傷造成的神經損傷。
無論是哪一種手術,在細如發絲的神經上動刀都面臨著超高的難度,一個不慎后果將不堪設想。
面對著種種高難度的手術,張松健卻應對自如,他說:“沒有體力和耐心是拿不了手術刀的,更站不了手術臺。因為我自己也是孩子的父親,所以我很能理解家長們的心情,我會盡自己全力去幫助每一個孩子。”
“藝高人膽大”的背后是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
2009年張松健大學畢業后來到鄭州仁濟醫院,跟著多位科室主任歷練、學習。那段時間,他總是第一個
2014年,他去往上海華山醫院進修,曾先后和國際著名臂叢神經專家勞杰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方有生教授學習。
多年的學習和歷練讓張松健不僅掌握了高超的技術,更擁有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處理各類疑難雜癥時游刃有余。
患兒家長全國求醫,遇到他后才決定給孩子做手術
隨著影響力的增大,來自全國各地的多指并指患兒家長都慕名前來,向張松健求助。
一位來自江蘇的患兒家長讓張松健印象深刻。
“這個孩子是雙手雙腳多并指,他的爸爸在病友群里了解到我的信息,當天就自駕從老家來到了鄭州。”張松健說。但是
原來,當時的張松健在鄭州仁濟醫院老院區工作,院區較小,環境也一般。而這位爸爸曾經帶著孩子去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求醫,當看到了醫院的環境與心理預期落差較大時,便坐在醫院門口“糾結”了整整一下午。
在了解到家長的困惑后,張松健二話不說,帶著孩子家長參觀了醫院病區,并向家長講解了對于疾病的治療方案和注意事項,打消了家長心中的顧慮。
這位家長當即決定讓孩子在鄭州仁濟醫院接受手術治療。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孩子的手術非常成功。半年后,張松健又為孩子的雙腳實施了手術,同樣取得了成功。
后來,這位家長在孩子痊愈后又專程來到了鄭州向張松健致謝,并且向病友群的其他家長推薦了張松健。
“約有40%的患者來自省內,60%的患者來自省外,最遠的有來自黑龍江、新疆、甘肅的患者前來求醫。”張松健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鄭州仁濟醫院四肢矯形及功能重建中心打造成了醫院的“金牌科室”,在省內及全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致力于健康科普,幫助每個孩子早日恢復健康
為了讓更多孩子早日康復,張松健還一直致力于疾病科普的工作。
他開設了抖音號、微信視頻號、小紅書等賬號,通過新媒體平臺向大眾進行先天畸形造成的多指并指健康科普知識分享。
同時,他還在鄭州仁濟醫院微信公號上開設了“寫給寶媽的一封信”專欄,解答家長們對于手術和術后護理的問題。
在他診室的桌子上,常年擺放著他的微信二維碼和聯系方式,方便家長們隨時向他咨詢問題。
“我的微信上有2000多位好友都是患兒家長,有的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要加上我才會安心。只要有空,我就會回復家長們。孩子生病往往牽動著一大家子的心,將心比心,都能夠理解。”張松健說。
而對于多指并指的孩子,張松健建議:“多指并指畸形手術最好不要等到寶寶兩歲后才做。建議孩子半歲到兩歲之間進行手術,此階段利于手功能訓練和康復,同時又進一步促進腦發育,長大后